曹仁贤表示,阳光电源在与三峡能源的合作过程中收获颇丰。
附表:纳入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统计表(截至2021年5月31日)。此外截至5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4亿千瓦,同比增长9.5%
价值之先:咬定研发不放松毋庸置疑,隆基一直是客户价值执着坚韧的探索者和践行者。2017年,隆基又基于双面 PERC 电池,推出了划时代意义的产品Hi-MO 2,推出伊始,即被应用于亿利资源的库布其项目及国电投黄河水电格尔木大型电站,取得了轰动行业的发电效果,促使国家第3期领跑者项目的双面组件应用占比达到40%以上。2018、2019两年间,隆基又引入半片技术和M6 标准硅片,先后推出Hi-MO 3、Hi-MO 4,使组件功率与产品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推出伊始便成为当时最为热销产品。彼时,P型单晶PERC电池技术一直被海外电池厂商作为高端技术,由于高光衰的特点,国内市场并不看好这项技术。从Hi-MO 1到Hi-MO 5,不难发现,在不同的时代,Hi-MO 系列都引领了当时的技术潮流,并且每一代产品都能成为市场标准的定义者及下游电站需求的最佳组件选择。
同年,隆基首款以High+MONO命名的产品Hi-MO1亮相,这款基于单晶PERC技术以及低衰减技术的高端组件,让光伏组件(60型)突破了300W,光伏行业跨时代地进入3.0时代。据隆基透漏:隆基HPC电池技术将在合适的时机大规模量产,继续引领效率与发电量进化。因疫情影响,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下滑,多晶硅料价格不断走跌。
事实上,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国内光伏产业链博弈情绪趋缓,多晶硅料价格趋稳,硅片价格下调。截至目前,通威股份市值为1945亿,股价年内涨超17%。拐点出现在2019年,通威股份的光伏业务营收规模正式超过饲料业务。因此,去年下半年,通威股份整体净利润显著回升。
针对高速增长的业绩,通威股份解释称,高纯晶硅业务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大幅提升,公司高纯晶硅业务满产满销,盈利实现大幅增长;在产业链供需不平衡的特殊情况下,公司电池片业务仍然保持了满产满销,量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6月18日,特变电工发布了该项目投资进展公告,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参与投资两家企业分别增资3.15亿元。
今年以来,多晶硅料价格进入疯涨之势。其中,保利协鑫能源今年1月份公布配股计划,拟募资42.12亿港币,用于颗粒硅项目的扩产。去年因为疫情,通威股份多晶硅料需求、价格双双下跌,叠加电池片业务勉强盈亏平衡,在饲料板块业务的填补下,公司整体才能维持盈利状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的价格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成交均价分别达到21.72万元/吨、21.34万元/吨,较年初价格涨幅超过250%。
此外,保利协鑫能源、大全新能源也纷纷抛出扩产计划。该公司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至少达到177%。即,光伏板块业务的量价齐升,成为其净利润大增的主要推力。对于这个项目,通威股份表示,其符合公司经营战略需要及高纯晶硅业务发展规划,规模效应凸显。
截至2020年6月底,国内多晶硅料(单晶用,下同)价格成交均价不足6万元/吨,较年初跌去18%。根据最新的产能计划,在上述多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产能投产后,通威股份在2022年底的产能将达到33万吨。
截至2020年底,保利协鑫能源的颗粒硅产能为1万吨,其计划今年底将产能提升至3.2万吨。整个上半年,通威股份多晶硅料销量虽同比增长至4.5万吨,但因价格下滑致使其硅料业务的毛利率较2019年底减少了0.7个百分点。
这预示着,这样的业绩数据含金量较高。其中,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将分为两期进行,首期建设产能10万吨。目前各大企业公布的扩产计划,集中投产的时间都是在2022年之后。这也直接导致,多晶硅料的量价情况,影响着通威股份的整体盈利。这对于以通威股份为代表的光伏上游企业形成重要的业绩支撑。前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考虑到年底前硅料既无新产能释放,且硅片产能已远大于硅料,今年年内硅料降价空间或十分有限,公司(通威股份)盈利情况或好于市场预期。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全球硅料的龙头企业,在本轮供应链涨价的行情下,通威股份赚得盆满钵满。
2020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光伏业务板块遭遇挫折。硅料涨价支撑业绩大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某新能源行业资深分析师评价,通威股份今年上半年赚回了去年同期因疫情丢失的钱。
在通威股份的上市体系中,其主营业务分为饲料和光伏两大板块。国金证券电新分析师姚遥在研报中也指出,2021年年内硅料供需依旧紧缺,降价空间或十分有限,明年硅料供需亦非严重过剩。
6月30日上午,通威股份与乐山市政府、五通桥区政府正式签订了一份项目投资协议,规划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40亿元。根据通威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1至6月份,该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亿元至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9亿元至19.9亿元,同比增长177%至197%。在素有中国绿色硅谷之称的四川乐山,又一个大体量的多晶硅项目在此落地。凭借着较低的成本,通威股份的多晶硅料业务在疫情严重时维持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尽管不少企业抛出了扩产计划,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内硅料降价的可能性较低。值得一提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通威股份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数据仍旧为28亿元至30亿元。
2021年2月8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与包头市人民政府、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在内蒙古包头市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书》,合作内容包括: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20万吨工业硅和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在该公司的光伏业务板块中,电池片业务贡献了最大的营收来源,而多晶硅料业务却是盈利能力的主要体现。
截至2020年底,国内多晶硅料成交均价已经恢复至8.6万元/吨,半年间涨幅46%。而随着下半年多晶硅料产业链供需关系紧张,硅料价格大涨之下,该公司的盈利下滑的缺口迅速回补。
而在外界看来,多晶硅新产能的陆续投入,亦是有助于改变国内光伏产业链紧张的供需关系,但价格拐点何时到来却依旧未知。供需关系短期难以扭转百亿扩产多晶硅料产能的通威股份,将继续坐稳全球硅料龙头老大的地位。财务数据显示,通威股份去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10亿元,同比下降30.35%。2015年完成光伏资产的注入后,通威股份进入双主业时代:一方面,饲料业务供应着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光伏业务进入高速增长的爆发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一季度净利润增幅已达146%的情况下,更高的净利润增速意味着通威股份在今年二季度的业绩表现更佳该项目于今年5月顺利并网,客户对晋能科技的产品表示肯定,未来将会继续开展更多项目合作。
此次智利市场采购的异质结组件使用166尺寸电池片,应用了行业先进的半片与MBB技术,提升整体可靠性并有效降低内部损耗。这是继晋能科技异质结组件向日本、韩国、塞浦路斯、法国等地出货后,再次打入海外市场,有利于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智利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市场洼地,未来潜力无限。正是在高效组件技术的加持下,晋能科技屡屡获得国际客户的认可与信赖,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足迹中再添一步。
顶: 81173踩: 5326
评论专区